吴慧莹
杜牧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”,温庭筠“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”,都能引起我对古人闲适生活的想象。李清照“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”更让我想起一个满怀愁绪、弱不胜衣的女子正登上兰舟的画面。
漫品古诗词,让我爱上不同的衣品。而对香云纱的喜欢,始于多年前。印象里的香云纱,犹如老照片里的人物,老气而沉闷。后来,我在网络直播间听到香云纱的介绍,桑蚕丝底胚须经三洗九煮十八晒才染整成香云纱,曾被称为“软黄金”,如此难得,自然激起了我的好奇,于是,立即下单。
很快,快递来了。这是一件鸟巢袖上衣,外面浅咖色,内里黄褐色,手感有点滑,有点硬挺。这真的是桑蚕丝吗?怎么感觉一点都不柔软,光泽暗淡,背面更像涂了一层胶,还有淡淡的味道。邻居看到我穿香云纱,问这是莨绸?哦,原来香云纱也叫莨绸。
穿了一段时间,我才发现衣服变软了,看来是真的越洗越软。主播说香云纱要多穿少洗,人体汗渍对香云纱有保养的效果。对于天天洗澡换衣服的南方人来说可是太难了!那我就简单过过水吧!当衣服从水里捞起来,水哗哗往下淌,半天就晾干了。这不就是古代的速干衣吗?
去年选了一件墨绿色背心裙,布料柔软且厚实,织有花纹的布料,迎着光能看到一个个小孔,光照时呈现不同的色泽。裙子上身,不是特别贴合,风吹过,能感受到风穿透衣服的舒适感。
于是,陆续添置了多件香云纱衣裙,短衫、长袍、阔脚裤,慢慢爱上香云纱,我从香云纱“小白”变成坚定拥趸。
追本溯源,据说香云纱的染整方法最早是海边的渔民发现的。泡过薯莨水的渔网更加坚固耐用,在河滩刮鱼(拉网捕鱼)后渔网变得乌黑发亮,后来便也用薯莨浸染衣物,渔民发现浸泡薯莨,过了河泥的衣服防风又挡雨,又耐洗耐穿。难怪早年间,广东顺德女孩的嫁妆里必有一件香云纱。
香云纱带着一种低调柔和的光,做成衣物柔软而有身骨,正如百年来,乱世和浮华交织的背景下,那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,温柔又坚忍,沉默而内敛。而香云纱的衣物历经岁月淘洗而越来越柔软而舒适。
衣如其人,人如其衣。香云纱,正如一个有丰富阅历的女人,历经人世风雨,淡定从容。过往的经历,早已沉淀成她们眼底的一抹云淡风轻。跨越千年的香云纱,渐渐成为我的心头好。
桑蚕丝香云纱温庭筠杜牧吴慧莹发布于:福建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